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

台南市五帝廟殘破的省思

在台南市忠義路2段87號的五帝廟,廟柱有點破舊不堪,不知是不是因為台南市政府沒有列入古蹟保護的緣故;每次進入五帝廟,都對這美麗莊嚴的廟宇建築感到非常婉惜,為什麼管理者和文化資產保護者都不好好地保護它?

DSCN7607

##1.根據五帝廟廟內的文宣資料,五帝廟的全名是『台南市八吉境五帝廟』。

DSCN7609

##2.五帝廟的廟柱的左聯、右聯的題字。

DSCN7612DSCN7611

##3.廟內的壁畫--非常古意。

DSCN7616DSCN7613

##3.五帝廟供奉的主神--五行大帝亦謂五顯大帝。

DSCN7619

##4.廟內其他供奉的神明。

DSCN7615

DSCN7617

##5.五帝廟內可愛的籤詩桶。

DSCN7620

※五帝廟建廟沿革:

五帝廟創建於明永曆年間,原名觀音堂,供奉觀世音菩薩、五顯大帝,因五顯大帝神威顯赫,有求必應,香火旺盛,膜拜之善男信女絡繹不絕。清嘉慶元年(西元1796年),境內縉紳集資建廟,雕塑五顯大帝金身(軟身)、鎮殿五顯大帝金身(泥塑),以及火將軍、風將軍,合殿奉祀,廟之規模因而宏大壯觀,並改名為五帝廟。

同治12年(西元1873年),興工改築,在舊址擴大整建。光緒26年(西元1900年),小公聚合堂、大公百壽堂、轎班重敬堂、轎班雙合堂,四堂相續組成,輪值祭典,五帝廟因而威名遠播,全台信眾來參拜者,不絕於途。

民國12年(西元1922年),日本政府實施道路改正計畫,五帝廟列為拆除戶,原址由官方徵購,信徒四處奔走,發起募捐,買下現址,將舊廟拆除,重新組裝,保存了原有的風貌。民國34年(西元1945年),台灣光復,曾整修過一次,至民國67年(西元1978年),再次整修,完工後之五帝廟美輪美奐,煥然一新。
民國73年(西元1984年),又因都市計畫變更,拆除了五帝廟的牌樓及前殿,整座廟只好往後按照原貌重建,成為今日之現貌,但未被台南市政府畫定為古蹟。

DSCN7610

DSCN762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相符內容